复试是整个考研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复试成绩一般来说占总成绩的30%~50%,每个学校都不同,但都在这个区间浮动。值得注意的是,招生单位有一票否决权,只要复试不合格,初试再牛都可以不要你的。
下面就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一下:
复试考什么?
考研复试的内容都由学校自己决定,请关注你报考院校的研究生招办网,程序和内容以及要求等都会出面试细则。
但主要都包括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这三个方面。笔试分为英语、专业课。面试可能问到个人基本情况、英语问题、专业问题、热点问题等。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式:
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笔试权重+面试成绩×面试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成绩×外语权重。
三者之间的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的权重为10%,笔试和面试的权重是学校自己决定的,一般是面试占30%,当然也有很多学校面试占50%。所以一定要需要密切关注报考院校信息,了解具体的比重,有侧重的准备。
复试流程是怎样的?
由招生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可采取现场复试、网络远程复试、异地现场复试以及委托其他高校复试等。具体流程如下:
一般来说,复试要带以下材料:
学生证、准考证、身份证、本科成绩单(要有学校教务处公章)、毕业证、学历证、四六级证书等证书、大学期间获得的奖状或者工作期间取得的一些成果等这些一定要带。(最好把这些资料复印一份备份),另外,考生最好能带上一寸免冠照片几张(体检要用)。
复试时间、程序及相关要求有哪些?
复试时间大致在2月底~4月中旬,复试流程各高校大同小异,复试时间一般都是2~4天,包括体检、笔试、面试三种形式。
首先是专业课笔试。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是先进行专业课笔试,一般是在面试的前一天的上午举行,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同时进行,在每年的专业课笔试中很多学生的成绩和初试的专业课成绩相差太大,有的甚至是不及格,要高度重视复试专业课的复习,保证自己的专业水准。
第二天就是面试。
一般来说是备考室和面试点两个教室,面试开始的时间是8点或者是9点,在备考室你需要填写你相关的信息,然后会有学生助理给参加复试的同学编号顺序,然后静等面试点的导师和学院的院领导。
开始面试,面试的学生一个一个地按照顺序进入面试地点,进入面试点首先是自我介绍(可英可汉,根据学校专业的要求来准备),然后进行英语口语听力考察。
接下来就是专业课测试,也就是俗称的提问。一般会让学生在诸多的问题中抽取两到三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依次回答,途中会有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提问,这是面试中时间最为长的一个部分。
最后,专业课问题结束后有的一些导师会问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同时这时氛围已经不是那么的严肃了,复试也就结束了。
一般复试结束两三天,高校就会公布录取结果,当然有的高校也会在当天公布录取结果,同时被录取的学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找自己比较认可的导师聊聊相关的专业知识。
去年的复试分数线是否有比较多的参考意义?
复试分数线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可以判定一个院校的大体的分值,有助于院校选择,在不知道分数的情况,参考往年复试信息,可以着手准备复试,是去复试还是进行调剂,一般情况来说复试的分值两年内使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读学校对复试的影响大不大?
大多数高校老师是要看你目标院校的地位,一般来说985、211高校兼有的院校是比较看出身的。但是如果你的成绩较高、个人能力较小的,影响力是不大的,关键要学会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
怎么估计自己是否能进复试?
根据往年的分数线、报考院校的复试安排进行推算,值得注意的是分数线最好是超出往年的分数线为佳。
如果分数刚过往年国家线或者复试线,做两手准备,一、复试准备;二、调剂准备;无论哪种准备学生自己都要有做好专业课、综合能力、英语的表达准备。
如何有效提高复试成绩?
综合面试准备
1.穿着方面:老师想要的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年轻人。男生要穿着整齐,一定要好好打理头发,把脸颊刮干净;女生同样要穿着整齐大方、精神干练,长头发的要扎起来,马尾即可,可以适当地化淡妆,但是切忌浓妆艳抹。
2.非专业类问题:问题一般都比较富有生活气息。老师主要看重学生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非常重要。因此,大家要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表现得勇敢自信,清晰流利。
3.专业类问题:大家在这个时候要始终保持一种谦虚、谨慎、从容的心态,切忌过度紧张导致胡言乱语。当大家抽到难以回答的题目时,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直接说不知道傻站在那,应该先讲出一些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然后委婉表达出自己不是很了解,老师一般不会为难你的。
专业课笔试准备
如果学校提供了考试范围,同学们在初试结束后一定要尽快开始复习。不要考虑自己的分数高低,如果等分数公布后再进行复习,时间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学校公布分数后一周就进行复试工作。
如果学校没有给考试范围,尽量找到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们,询问下考试的大概内容,做到有备无患。
同学们在准备复试时除了看指定的参考书目之外,还要多联系实际,多关注现实。大家须努力建立所学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有意地关注本专业的信息,逐步地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